《竹坞巷的葛春妮》转载请注明来源:笔趣库bquku.com
葛春妮一向和早起有着深仇大恨,第二天早上她竟和这个仇人化干戈为玉帛了。
葛家三个女儿的房间都在北院的二楼。大姐葛冬妮独占了东边的厢房,葛春妮和葛夏妮住在西边的阁楼。
葛夏妮睁开眼睛发现葛春妮没了影子,慌忙趿拉上鞋子冲下楼,边跑边喊:“妈,葛春妮畏罪潜逃了!”
她用惊慌包裹了葛春妮的十大罪状,穿透一楼的门扉和玻璃,递交到在餐桌前吃饭的林竹玉和葛冬妮面前。
生物学上没有关系的两个人此刻出奇的相似,她们都岿然不动,仿佛一动心魂就散了架。
谣言向来是自带翅膀的。葛国贞被工商局带走的消息已经在竹坞巷里传开了,自家人的镇定才能保证工人们军心不动摇。
这次省青运会的礼品扇子全交由葛家的制扇厂承办,本地其他几家扇厂颇有微词。葛家的扇面是自家厂子印刷的,成本就低了很多;青花当地虽然盛产竹子,由于地理和气候问题,材质大多较薄,做的扇骨没有南方的毛竹的结实,为保证这批扇子的质量,葛国贞特意跑了两趟湖南,采购来优质的毛竹扇骨。
正是由于这些精心准备,葛家才拿到了这个大合同,林竹玉必须保证合同的顺利进行,虽说昨夜整晚没怎么睡,她今起的还是很早。
林竹玉推开碗就要去工厂,葛夏妮冲进来一把将她拉住了。
“妈你没听到我的话了吗,葛春妮畏罪潜逃了。”
林竹玉扯开她的手走了。
“大,大,大姐你听我说,葛春妮不见了……”面对葛冬妮时,她的气焰像被灭火器喷了几下,小了很多。
葛冬妮在这个家里是以独立特行的方式存在的。她的话不多——不和父亲葛国贞多说话,尽量和继母林竹玉少说话,和两个妹妹一个弟弟几乎不怎么说话。
可一旦她开了口,吐出来的每个字眼都是枚钉子,一定是结实地砸出来的,钉在某个需要承办、也必须承办的地方。
母亲早逝、父亲再娶、继母进门、两个妹妹一个弟弟的诞生,叠加在一起,就组成了葛冬妮在这个家里的底气。
不是胆怯和唯唯诺诺,而是自然而然的理直气壮。
林竹玉都怵她几分,相较三个亲生的,她对这个大女儿更关爱有加,是另一种模式的小心翼翼,像小心捧着一件易碎的玻璃制品。
林竹玉的态度影响了葛夏妮、葛春妮和葛似锦,他们对这位大姐也是尊敬有余,亲热不足,甚至有些怕。
“春妮和我说出去办点事情。”葛冬妮悠然地说,起身收拾碗筷,顺手把剩菜就放进了那台雪花牌冰箱里。
待浅绿色的门关上后,葛夏妮才想了什么。
“大姐,我,我,我还没吃饭呢,怎么就把菜放冰箱了?这,这,这……都快过年了,这么冷的天……”
“哦,少吃点可以少长点肉,多长点皮儿。这是不吃饭的好处。”
葛冬妮笑笑,起身出去了。
“不厚呀。”葛夏妮愣在那里,拿手捏了捏脸,喃喃自语。
……
葛春妮奋力地骑着那辆飞鸽二八大杠,朝何晓慧家奔去。
何晓慧家在广场南街,必须经过广场。
今天广场有集会,加上临近春节,大早上便被各种商贩堵的患了肠梗阻。骑行是不行了,葛春妮只好推着自行车艰难前行。
前面不知谁吆喝了一嗓子——香港牛仔裤便宜处理啦……刚还梗着的人群突然潮涌起来,像被狮子追撵的狂奔的角马群,仿佛买牛仔裤不凭人民币,而是凭赛跑的名次,排在前的可以买到,尾梢的就售罄了。
牛仔裤是这一两年内刚流行起来的,和“港衫”是一个当次的流行品,但“港裤”葛春妮还是第一次听说,想想也不奇怪,这两年但凡和“香港”二字挂点边的,狗屎都会变成香饽饽……她有些愣神,被人潮的惯性推着向前倒去,手一松,二八大杠砸向旁边的摊位。
“啊……你眼睛忘家里啦?”摊主疼的大叫,声音有点熟悉。
“老刘?”葛春妮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瞪圆了,惊叹真的是哪哪都有他。
“春妮你这是去哪?这么早吃饭没有?”
老刘揉着砸疼的胳膊起来就要理论,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对上葛春妮的大眼睛后很自觉地缩小两毫米,声音也软糯下来。
不管葛春妮吃没吃饭,他都会按没吃对待,抓了两个刚出锅的水煎包拿纸包了塞给她。
葛春妮的爸爸是蚊香厂的擎天柱,他离开后,厂子就进入自行运转模式,这两年越发的不景气。
王英做得一手好水煎包,皮薄馅大味道香,便来集会摆摊,好赚点钱填补一下日渐吃瘪的钱袋子。
老刘心疼母亲,主动跟来打下手。
葛春妮坐到摊旁的小马扎上,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慢点,小心噎着。”老刘担心地说。
他的嘱咐晚了几秒钟,她被噎的直翻白眼。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暗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趣库bquku.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