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大宋》转载请注明来源:笔趣库bquku.com
纵使早有预料,也不由被眼前的景象吓得脊背生寒。
南北两屏的峡谷隘口就像两道束腰,把温顺的汴河单在回山一段变成了急流猛兽,只见回山早没了往日的葱郁祥和,到处是浊浪翻腾。黄汤一般的河水一直淹到了山脚,离观澜书院的提字和那块文圣石,只有不足百丈的距离。
曹佾凑到唐奕面前,“幸好啊要是再晚半天,就来不及了。”
现在,曹佾想想就后怕,汴河水位涨的远比他们想的要快得多。
今天一早就差不多要和堤沿平齐了,照这么涨下去,只几个时辰,就可漫过堤坝,灌入回山。
但他不知道,回山两屏束水成急,一旦发水,水下的暗流比水面上凶得多,在看不见的水下,暗流早就把夯土垒起来的堤岸掏空了。就在刚刚,还没等水漫过来,猛然一声巨响,溃堤了
大水冲破堤坝,顷刻间肆虐整个回山西岸,唐奕的几间店铺、坊,瞬间覆于水下。
“照这个速度,最多五日,开封也要受灾。”
唐奕一叹,他现在也无能为力。要知道,即使是在千年之后,这种自然之怒都是人力无法抗拒的存在,何况是在各方面都极为滞后的古代。他能做的,也只有尽人事,听天命了
这时,赵德刚出声道:
“到底还是让大郎说中了”
唐奕无言地扬了扬嘴角,这种未卜先知,没给他带来一丝的成就感。
“黄河也挺不住吗”
范仲淹凝重摇头:“难”
第150章水情
范仲淹看着山下的一片汪洋摇头道:“难”
今年的水势,他和杜衍、唐奕详尽地分析过。
“老王爷忘了景佑元年那场大水了吗从现在来看,今年的河患可能比当年的还要凶”
赵德刚闻言仰天哀叹:“天不佑我赵宋啊”
可惜,老天听不到赵德刚的哀求,或者说
在这一刻,老天根本就没想保大宋平安
回山溃堤只是一个前奏,真正的大灾才刚刚开始。
正如唐奕所料,汴水没有因为一个小小的回山而止住它疯涨的气势。五月十六,开封城内,汴河、金水河、蔡河、五丈河皆是水满河盈。最危处,汴水距河岸不足一尺,眼看就要漫堤而出。
朝廷此时已是焦头烂额,不光京师一地,整个西北各州皆有河防告急的奏报。二十余州府,近百万宋民至于危难
赵祯一面令各州知州全力抢险,一面让政事堂诸位朝官定下治灾救灾良策。这个时候,在副相的位子上蛰伏了近一年的文彦博,终于开始发威了。
自从赵祯放权政事堂全力治理西北水患开始,宋庠就成了摆设,整个政事堂上下,皆是文彦博一人指挥。
对此,宋公序不但没有一点怨言,反而极为配合。
宋状元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要是平日里平衡上下关系,把朝堂弄得一团和气,那是他宋庠的长项。但要说救场子,治乱局,三个宋公序绑一块儿也不如一个文宽夫
论起救场子、治灾平乱的本事,大宋朝文相公说他是第二,就没人敢认第一,其果断善筹的个性尽露无遗。
汴京城中。
文相公一面把城中居于低地的城民提前向皇城四周及大相国寺所在的高地迁移,一面令内城的京属官员、富户贵胄大开府门接纳百姓,以防患于未然。
西北方面。
文相公严令各州死守堤坝,凡上堤护河者,可免夏税;更下令西军各厢,除职守必需之兵,余者皆投入河防之务;各地运转西北救灾之物资,途经各州时不得卡扣;南方各地查点粮草,随时准备转运灾区。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