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唐汉兴设计的试验思路,第一步先是收集水草收到人体生物信息
“反应”而显现的信号,这个信号在水池中可以体现为三维信号。他们将这些信号与同步产生的脑透信号放入ai模型进行比对,试图找出其中的关系。他们初步判断这个生命信息会是很“复合”的信息,如果是这样,还要试图把有关意识和潜意识的信号“分离出来”。如何分离呢?
此时的唐汉兴自己也不知道是否能够成功,但他确信疯狂采集数据肯定是没有错的。因为训练这个ai模型肯定需要大量的数据,他决心先测试一个大致可行的方向,再申请资源建立新的设施开展大规模试验。既然有决心这辈子就干这件事了,背后又有国家资源,唐汉兴此时有着空前的耐心。
大多数受试者始终处于清醒的思考状态,只有少数受试者能够睡着,其中有些人还能做些梦,这些数据对于研究而言都是弥足珍贵的,即使当下还无法解释这些数据,也要先完整记录下来。特别是对做了梦的受试者,一旦他们醒来,研究团队就会及时提示他回顾梦境,并通过脑透和语言再次记录下来。
唐汉兴带着他的团队,一天一天地埋头做着实验,不仓促定论,不急于求成,只是踏踏实实地累积着数据。就这样两个月过去了,一个有趣的规律似乎正在他们的眼前慢慢展现。
唐汉兴和研究团队发现,受试者在清醒状态下,每个人的生命信息特征差异很大,共性在于头部对应的区域信号最强,其次是心脏对应的位置,然后是肠道对应的区域。但是受试者一旦进入熟睡,在无梦的状态下,每个人发出的生命信息状态非常相似,信号强度在全身各处对应位置的分布也相对一致,没有清醒时那么大差异。唐汉兴借鉴“基础代谢”的概念,将这个状态定义为“基础生命信息状态”。
虽然在实验舱里做梦的人很少,但从已有的三维数据转化的图像中,唐汉兴他们已经发现:做梦时的生命信息状态正好介于清醒的生命信息状态与基础生命信息状态。这一点令他们极其兴奋,唐汉兴推测如果能找出这三者之间的差异或许就是识读意识和潜意识信息的钥匙。问题是现在能在实验舱睡着的受试者不多,导致基础生命信息状态的数据非常有限,而梦境状态的数据则更是少得可怜。
为了能让更多的受试者睡着,唐汉兴他们对参加过实验的受试者进行了访谈,尽管多数人都表示实验舱里面相当舒适,但很多人参与实验时感觉很新鲜,于是很兴奋,根本毫无困意;有些人在新的环境下很难入睡;还有的人则表示不太适应狭小环境。
如何让更多的受试者在实验时入睡?一时成了团队讨论的重点议题。
把更多的实验放在夜里进行……
安排受试者在实验前几个小时完成充分的体育运动或有趣的体力劳动,比如:球类比赛、郊游……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我行让我来[电竞]》《十九世纪女裁缝》《剑阁闻铃》《重开吧!蜘蛛侠!》《变身齐天大圣,觉醒七十二变》《国医》【泡书吧】《从鱼》《我能听到凶案现场的声音[刑侦]》《恶霸小姑是年代文真千金》
笔趣库【bquku.com】第一时间更新《脑透》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