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库

第四十二章 咱家被阴了

《大明合伙人》转载请注明来源:笔趣库bquku.com

两天之后,沈浪独自拜访陈府,被管家引入。

因为陈演是打过招呼的,沈浪如果来给大明灯充能,就让夫人将大明灯取出,让沈浪完成充能。

沈浪在正厅捣鼓一番,然后才插上充电宝给其充电。

随即,沈浪又对一旁的陈夫人说道:“夫人,我还带来了新祈福的祈福琉璃牌,是为陈阁老升迁祈福的,很灵的。”

“可否让小的将之前的换下来,拿去重新祈福,让它福气满满,然后把这新的挂上去。”

说罢,沈浪又拿出两个新的祈福琉璃牌。

陈夫人一听,不加思索的道:“好,好,好。福气满满好,福气满满好。”

于是转头对一边静候的管家道:“刘管家,快去将那祈福琉璃牌拿来。”

管家连忙去将东西取来,和沈浪换了一下。

陈夫人又立即道:“沈公公,这两块旧的祈福琉璃牌,我们陈府也需要,烦请沈公公重新祈福后能送至陈府,想必我家老爷定不会亏待沈公公的。”

说罢,让人端上一个托盘,上面摆了两排银锭,想必超过百两。

“挖草,一口一个沈公公,骂谁呢?”沈浪在心中腹诽不已,即使给了银子,心里也很不爽。

当然,沈浪不会与一个娘们计较,也没法儿计较,面上露出笑容道:“陈夫人放心,待拿回去祈福之后,我再亲自送来。”

得到沈浪的保证,陈夫人很是欢喜,并命管家亲自将沈浪送至府门外。

回到宫内之后,沈浪便和王承恩一起回到王承恩的直房中,沈浪熟练的将录音机连接上手机。

“希望这几天的努力没有白费。”

说罢之后,就和王承恩一起听了起来,越听两人脸上的喜色越盛。

王承恩笑道:“可以向陛下回禀了。”

沈浪也很赞同。

于是,两人立即带上全套东西一起去往乾清宫求见崇祯。

崇祯认真的听完陈演和王之心两人的录音内容,脸色变得非常的难看。

“好,好,好,两个无耻奸贼,无法无天,罪该万死。”

沈浪连忙劝道:“陛下,为如此奸贼气坏了龙体,实为不值。”

“陛下应该高兴才是,终于识破此等奸贼的真面目,一切还来得及,是大明之幸,是陛下之幸。”

王承恩也接话道:“是啊陛下,这两奸贼不得好死。既然其伪善面目已被识破,对陛下来说,如若臭虫一般。陛下无须与臭虫一般见识。”

听了两人的劝说,崇祯的怒火也稍微平息了些,转头看向沈浪道:“沈卿,你有何良策让此二贼快快伏法。”

沈浪立即回答道:“微臣与王公公商量过,已有应对之法,请陛下恩准。”

说罢,将自己的计策讲了出来。

崇祯听完之后,非常高兴,因为沈浪提供的意见,不但可以将这两人揪出来,而且可以极大的给这两人造成心理打击。

就如沈浪的话来说,“仿佛从云端坠入地狱。”

是啊,陈演已经认定自己是未来首辅了,王之心也认定自己是东厂提督了。

在他们最高兴的时候,一下子将他们打回原形,直接送他们进死牢,看这两奸贼还怎么得意忘形。

想必那时,两奸贼的表情一定很精彩吧。

崇祯不再耽搁,立即对王承恩道:“王伴伴,召李若琏进见。”

“是的,陛下。”王承恩立即屁颠屁颠的跑去传令。

在王承恩去传令时,崇祯和沈浪又详谈了一下各方面细节。

李若琏急匆匆的赶来之后,立即向崇祯行礼。

“李爱卿,平身。”崇祯语气平和的道。

“谢陛下。”李若琏谢礼之后,站起身,身形笔直。

崇祯对一旁的王承恩道:“王伴伴,把这些证据给李大人看看。”

王承恩连忙上前将已经润色过的录音笔录拿过来,交到李若琏手上。

李若琏不敢耽搁,连忙查看,可是越看,脸上的怒容越盛。

“陛下,此二贼简直大逆不道,罪不容诛。”

而现在的崇祯,早已经将怒火控制住了,声音平和的道: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加勒比海贼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趣库bquku.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诸葛重生:众将士,随亮北伐!朱元璋:逆子,这皇位非你不可!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朕,乃万岁!大秦:最狠丞相,杀出个万世永昌我只想算命,你却让我当国师继兄不善太子我啊,最喜欢做好事了我在异世界召唤我在水浒做奸商倒拔三国那年,那雪,那个醉酒书生叛军围城,我皇太子揭棺而起!三国:从麦城称霸世界无敌县令:从替哥哥入洞房开始大明风流三国风云:群雄争霸天下金玉满唐大汉:开局刺杀刘彻,求诛九族臭县令朕怀孕了谍海无名朕,剩者为王玄天宗修行记事明末:边军不退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乱世种田日常三国之美女如此多娇让你当江湖大佬,你成了军阀?全球沙化之我在异世攒功德我在三国逆转乾坤三国:我刘备也是绝世武将三国之从购买并州牧开始(HP)Forgive春枝缠带着美女闯三国穿成乖软夫郎的农家书生谍战风云录:大宋重生三国,我抢了刘备的皇叔女帝:假太监,朕的后宫都让你凿光了大宋小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