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念苍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趣库bquku.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长长的轨道,六米长的摇臂上吊着一部电影摄影机,随着工作人员的打板,穿着红色花棉袄跟肥大棉裤的章紫怡从左跑到右,时不时的回头,然后顺着路跑远。
这是章紫怡第一个镜头,也是开机之后第一个。
大导演的戏很难拍,这是行业内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大约就是因为要求高,必须发挥极高的水准才能过关,开拍的第一天,章紫怡就遇到了难题。
作为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中绝对的女主角,如果章紫怡发挥不好,就会严重影响拍摄进度,所以只能一遍遍的磨。
老谋子对章紫怡的要求一开始就非常高,一场招娣见到骆长余之后奔跑的戏,整整磨了一个小时,拍了十几遍才过关。
电影的拍摄镜头不是按照剧本剧情发展来拍的,而是先分解成片段,再分解成镜头,通过场景综合考虑,然后组成了分镜头脚本。
分镜是在文字脚本的基础上,导演按照自己的总体构思,将故事情节内容以镜头为基本单位,划分出不同的景别、角度、声画形式、镜头关系等,等于是未来影片视觉形象的文字工作本。
分镜可以说它是影片的拍摄计划和蓝图。
一个镜头拍摄完,已经把章紫怡跑得气喘吁吁,折磨得不轻,主要是走路的方式,走位,对镜头的敏感度这些方面要求很高,偏了慢了近了远了都不行,这点不单单是考验她的表演功底,也在考验她的天赋。
像因为马尔泰若曦一角大红大紫的刘师诗就说过,她一开始拍戏根本就不会找镜头,还是到了13年才学会,可想而知这个难度。
拍摄的一整天都没有周白的戏,老谋子第一天的拍摄基本都是在磨练章紫怡的镜头感,具体过了多少还不一定,说不得还要补拍。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