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库

第30章 我不知道

文华殿。

原本每日热闹的文华殿,如今更加热闹。

军机处官员全数不在大殿,被移到偏殿的小房间中处理政务。

至于主殿,已经站满了官员和儒生。

他们吵成一团,叽叽喳喳的声音不断响起。

最上方是两个宦官,他们一左一右,拉开一副卷轴。

卷轴上用大白话写着经世济民之学,同时还有标点符号,可以说是毫无风雅的文字,却在读书人脑海中投下炸雷。

在场的读书人,不论品级职权,都会经世济民之术。

他们从未想过,经济一途,竟然可以写的如此深入浅出,比起晦涩难懂的经文,更像是一副画,将国家经济的奥秘徐徐展开,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人的眼中。

“错了,错了。”

年轻的儒生指着卷轴中关于“货币”的内容说道:“陛下不该滥发钞票,这是失信于民。”

“这不是陛下的错,而是我们作为臣子的失职。”

“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真的按照这卷《经济·天下》所写,各个朝代的经济问题都游刃而解,但是我朝的问题是自下而上的。”

“若是恢复宋朝旧制,可行吗?”

“不行!”

“大宋旧制在于繁华的商业,我大明重农抑商乃是国策,怎么可以支持商业。”

“还有市舶司,宋朝海运带来的利润足以支撑当时的经济政策,我朝还没有如此繁荣的市场。”

“……”

现场变得无比混乱,更是有儒生拿着纸笔,趴在地上,疯狂的算着什么,嘴里念念有词,一副要疯掉的样子。

而在屏风后,朱棣和道衍对坐,喝着新摘的茶叶。

“你倒是不急。”道衍笑道。

朱棣抿了口茶,说道:“朕对于经济一窍不通,之前滥发宝钞已经犯了大错,如今还是不要开口的好,省的影响这些儒生的讨论。”

道衍沉吟片刻,缓缓说道:“经济之中藏着大学问,世子仅仅写上卷《经济》就已经是醒世恒言,也不知下卷,又是怎样的才气。”

朱棣听到这里,眉头皱起。

“老和尚,你真的觉得瞻壑那孩子是从仙人那里学会了仙法?”

道衍反问:“陛下你信吗?”

朱棣沉吟片刻,想起那日夜晚听到的天下第一奇书,抿嘴不语。

若是真的,岂不是说大明最后会亡在大清的手里,太祖自胡人手中夺回的江山,经过自己这一脉的手,又被胡人夺走了。

不想在这个问题上深究。

朱棣强硬地转移话题:“和尚,你觉着这里的人可以给朕一个满意的变法吗?”

“能也不能。”道衍缓缓摇了摇脑袋:“世子所写天书,老衲仔细看过了,确实指出了大明钞法的问题,也给出了一些例子。”

“在场的儒生,都是精通经济的人,又有天书点化。”

“想出一套适合大明的新法,不成问题。”

“只是如此,却无法解决大明,乃至华夏货币的最大问题。”

道衍睁开眼睛,冷冷地吐出这样的话。

“缺金、缺银、缺铜。”

华夏的货币无论怎么变化,这六個字始终绕不过。

至于日后银子成为华夏的主流货币,根本的原因是海外白银流入,导致华夏的白银数目多到离谱,可以说整个世界五百年的白银全数流入华夏大地也不为过。

以至于后世的小说写起唐宋,总是动辄白银万两,其根源就在这里。

在明清之前,铜钱是主要货币,白银用来进行大额交易。

到了明朝末年和清朝,白银完全取代了铜钱,成为了百姓的主要货币,当时一斗米需要二两银钱。

同时,这些白银并不掌握在朝廷手中,而是落入了海商的手中。

换言之,清朝有着严重的两极分化,有门路的商人银子多到足以填满地窖,寻常百姓却因为白银流入导致的高物价而变得更加贫穷。

缺少贵重金属,是华夏财政跨不过去的槛。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笔趣库【bquku.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道士天子,但是在永乐》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我只想算命,你却让我当国师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大秦:最狠丞相,杀出个万世永昌朱元璋:逆子,这皇位非你不可!我在异世界召唤三国之从购买并州牧开始大唐小说家清末土司王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那年,那雪,那个醉酒书生穿成乖软夫郎的农家书生让你当江湖大佬,你成了军阀?封地三年,百官跪求登基!最狂上门女婿我在水浒做奸商大汉:开局刺杀刘彻,求诛九族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带着美女闯三国三国:我刘备也是绝世武将无敌县令:从替哥哥入洞房开始我家娘子太体贴大明风流三国之美女如此多娇明末:边军不退女帝:假太监,朕的后宫都让你凿光了乱世种田日常全球沙化之我在异世攒功德臭县令朕怀孕了继兄不善太子我啊,最喜欢做好事了朕,乃万岁!我的臣子们都太逆天了!开局贪成五亿县令,女帝求我多贪点?金玉满唐随母改嫁,我跟继父约法三章春枝缠谍战风云录:大宋叛军围城,我皇太子揭棺而起!我在三国逆转乾坤(HP)Forg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