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库【bquku.com】第一时间更新《我在大宋做台谏官》最新章节。
朝堂之上。
在副相陈执中将欧阳修的酒后谏书称一桩笑谈后,枢密使贾昌朝也站了出来。
“陈相公所言,甚有道理,臣附议。”
两位相公都称不追究此事,王拱辰、钱明逸、李京等台谏官细细一想,也都没有再张口。
随后,首相杜衍、副相吴育也纷纷表态,支持皇帝赵祯的处罚决定。
此事,就这样戏剧化地结束了。
三日后。
欧阳修因在河北都转运使之位上功绩卓著,擢升为翰林学士,知制诰、掌撰内制。
翰林学士、三司使、知开封府和御史中丞,被称为四入头。
首相、副相大多都是从这四个职位中升迁而得。
身居这四个位置者,皆仕途无量。
与此同时。
赵祯令翰林学士承旨丁度,兼任枢密副使。
后者数次上疏请辞,但皆被驳回,只好接受。
丁度兼任要职,非有功绩,而是赵祯在向外释放一种信号。
丁度曾提出:承平宜用资,边事未平宜用才。
去年年底。
西夏元昊在大宋增加岁赐后,去帝号,被封为夏国主。
双方设榷场、开贸易,已无边事之忧。
赵祯是在告知众臣,新政已罢,朝廷当下需要的是有资历、有经验,能够维稳朝堂的能臣。
今年的主基调就两个字:平稳。
这一点,从当下的两府(中书省和枢密院)宰执亦可看出。
杜衍为首相,陈执中、吴育为副相,贾昌朝为枢密使、丁度擢为枢密副使。
这些人的共同特点,便是能力虽一般,但是好用、相对听话。
……
二月二,龙抬头。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