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月玄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趣库bquku.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永乐若有所思,郑和一行,一去两年,虽有些花费,见识最重要,可以去第二次、第
三次。再者,东西南北,四方遣使,交通诸国,长此以往,通事的确是个大事。他下意识地看了蹇义一眼,意思是吏部能不能想想办法。
蹇义马上明白了皇上的意思,拱手道:“陛下,臣虽辖着吏部,各地官员中,通蒙语的不少,皇上的通译、前元工部尚书李贤就是个高手;懂回回、女真语的也有一些,只是,
懂其他番国语言的人就很难说了。”
“有现成的就用,没有现成的就没法子了?设个学馆教习嘛!”片刻工夫,永乐似已
从言语不通、比手画脚的尴尬境况中走出来,思虑成熟,“天生我才,才可济世,后天之
才,亦可大用。既要用人,就需育人,这样,”他冲着胡广道,“就在翰林院设馆,招收
举子和年轻的国子监生入学,训练通晓鞑靼、女真、西番、回回、百夷、高昌、西天、缅
甸等多种语言的人才,名曰八馆,一则为着像郑和一样的使臣出使方便,二则大明与番人
来往日多,有了各种语言的通译,朝廷接待也方便多了。”
永乐的思绪瞬间驰骋千里,真可谓才思敏捷,众人却面有难色,不是跟不上,而是顾虑多。事关与番国交往,礼部尚书郑赐,知道皇上不大待见他,也不得不说话,把其中的道理讲出来。
“皇上的想法好。国子监和各地府学、县学都在为国家培养人才,然最让臣担心的是,
监生和年轻的举子们愿不愿丢了能助他一举成名的《诗》《书》,钻那些让他们鄙视的番
邦夷语。”
蹇义、夏原吉、金忠也随声附和。
永乐想了想,也是,放下进士不考了,官员不做了,转而去学番语,一辈子没有出头之日,这同各部的吏员有什么区别?得让他们有奔头。
“也好办,”永乐马上有了思路,“朝廷的八馆,对外就叫四夷馆,设在翰林院,不是进士,却已是翰林官员,这‘名’的难题就解决了。‘实’的问题吗?学成之后,所有人员品级都比照翰林院官员,三年一考覆,也可以参加会试,德才卓能者则擢拔使用。”
“四夷馆也算一个衙门,”顿了一下,永乐继续,“任务有两个,一个是专事培养夷
语通译人员,多多益善,还可充实礼部等衙署;二就是专事夷语文书资料的翻译和保存。
郑和一往,也让朕见识不少,夷人中也有不少书籍珍品,译为我用,岂不快哉!”
“皇上深谋远虑,尽善尽美。”蹇义道,“如此周全之法,臣下的事就好办了。郑尚
书就在这儿,我们下去一并和国子监祭酒胡俨商度,从举子和监生中选些生员,再从各衙
门选出一些精晓番语的官员任教师,皇上身边的李贤可在必选之例啊!”
“就依宜之所言。”解决了一件大事,永乐情绪很高,好像翰林院中已传来了各种奇
怪的读书声,“若从官员中找不到老师,郑赐就去和搭乘宝船同来的贡使商议,让他们多
留些时日充当教习。”言毕,朝郑和、王景弘使了个眼色。
“皇上圣明!”几个人齐声道。
见皇上有些倦了,大家施礼告辞。
“这一别就是两年啊,让朕一直牵挂着。”
郑和知道皇上的心思,悄声道:“奴才在两万余人中挑选了三四十个最精干的,由内
官陪着,每到一处,就把人撒出去拐着弯打探建文的下落,百分之八九十的人不知建文是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仗剑独行斩鬼神》《重回年代赶海打猎》《一群原神coser穿到名柯世界之后》《岁岁平安》《破云2吞海》【新平凡文学】《天命之上》《朕就是万历帝》《古代农家养娃种田日常》《穿书后成了狼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