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缙微微一笑:“皇上,臣是知道一些,但不如他们自己更清楚,让几位自己来报岂
不更好?”
“也好,几位都说说。”解缙的建议更为妥帖,永乐点头。
“皇上,臣对《春秋》的研读略深一点,也有不少心得和笔记,本来是要写书请皇上斧正的。”三十多岁、白净脸的金幼孜抢先道。
“叫什么名字?”一听写书,永乐马上兴趣盎然,和文人在一起,他的热点就是读书
和写书。
“初定名《春秋要旨》,不知皇上是否认可?”
“不错,”看上去,永乐喜滋滋的,“和太子的经筵相结合,想必还有更深的心得,哪日刊印了,朕要先睹为快。”
金幼孜还想请皇上写个序,睃巡左右,话又咽了回去,觉着是不是在邀宠了。
接着,杨士奇报了《易经》,胡广报了《诗经》,解缙讲《尚书》,杨荣刚要说《礼经》,李至刚说:“臣是明经出身,于各‘经’皆有所悟,圣上之意要有所侧重,我这个
左春坊大学士就讲《礼经》吧。”
“就依各位所言。杨荣随朕多处置一些军政要务,就不要在这上面花心思了。”永乐
进一步叮嘱,“列位切记,无论谁讲,讲什么,都要先备讲义,首先是相互阅校,然后几
位尚书、阁臣共同阅正,最后由朕御览,再行进讲。”
一套严格的进讲程序。谁要是有点歪心眼,想把自己的一孔之见传达给太子,简直是
太难了。
永乐言毕,下意识地一捋长髯,他为自己的周密布置而略显得意。应该是动作稍快了
些,旧衬衣的袖子又从黄色的外衣袖口钻出来,随即,永乐顺手塞了回去,未及缓手,又
露了出来。事关皇帝仪表尊严,大多数人都看在眼里,却不知如何是好。
永乐一把又把它掖了回去,一抬头,发现了群臣注意的目光,先是捉襟见肘般的不大
自在,继而灵机一动,借题发挥道:“朕贵为天子,就是每天十换新衣也未尝没有!穿着
旧衣,念念不忘地提醒自己,珍惜今天的来之不易。朕年幼时,尝见母后于宫中亲手缝补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笔趣库【bquku.com】第一时间更新《武英殿》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