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浮子宴上建乡团
夏收的新麦仁碓壳过筛、蒸熟后拌上自家做的酒曲,发酵两天便是最新鲜的麦浮子酒,这就是今天酒宴的主角。
这酒宴既可叫浮酒宴,也可以叫新米酒,或是夏收酒。
武家窑洞前院子里,早早摆上了桌几,扫的干净的地上摆着芦席,上面放着一个个草蒲团,还发酵冒泡泡的新鲜浮子酒,每人倒上一大碗,至于下酒菜,就更简单了,一大碗炒豆子,一些烤的胡饼,就没有其它了。
简单的让怀玉误以为这只是正宴前的点心。
既没宰羊也没杀猪,连只鸡都没。
“没菜么?”
怀义对这新米酒也是相当熟悉的了,笑着道:“这也不是什么红白喜事,不过是夏收农闲后主佃坐一起聊一聊。”
这真就是来喝酒的,炒豆子连点油渣子都没加,就是炒香后撒了点盐而已,但昨天邀请的那些村里佃户,还有刘村正和几名武官都早早来了,大家更没有觉得这酒和豆有什么问题。
“今天上半年风调雨顺,收成不错,这新收麦仁自酿的浮子酒,大家莫嫌弃。”老武端碗。
“没有,我还是上次在永康公府配药时见过三娘子,之后再无见过,也没见过她身边几位姑娘。”
“昨日一早便不见人了,我家夫人让我来询问下武二郎是否见过三娘子和她身边的那几个婢女。”
“咱们要带弓而锄,佩剑而樵,还要加强下咱龙桥堡的堡门堡墙。”
怀玉听着他们在那里非常专业的做着战备计划,很是佩服,虽然老爹以前军职最高,但也仅是个旅帅,可这架式倒起码得是个统军府的统军。
怀玉拿着那告身和敕牒一时有些懵,突然就做官了,有些措手不及啊,二姐三姐都还没见到呢。
我大娃怀义、二娃怀玉如今都在长安置业买宅,宅子还都不小,我一家人搬过去住也住的下。
刚到家,结果程处默来了。
这是份官员任命书。
“一会我跟刘村正还要去李家庄找李里正谈办乡团的事,你也一起去,你跟李家关系不错,好谈。”老武想拉上李家庄和周边村子一起搞乡团,尤其是看中李家有许多上过战场的部曲家兵。
“武二郎,正好我也有事找你。”
大家便也都端起酒碗。
怀玉疑惑的接过,锦绫装裱成卷轴,一看就很不凡,展开,一眼就看到开头敕授二字,最后还盖有‘尚书吏部告身之印’。
“三娘是否有向武二郎购药?”
“程兄怎么来了?”
“阿耶,”
其它几名村里的禁军武官,不论退伍了的还是在职的,也都表示不会抛弃家园。
“三娘子不是在平康坊永康公府吗?”
而怀玉不仅白身而得九品参军,甚至告身费都太子替他出了。
程处默又递来一份敕牒。
还有人提议要跟李家庄联合起来,组建一个乡团训练自保,练箭练枪练盾。
在老武的带动下,几个老禁军军官们更是激昂无比,都喊着如果狼崽子来了要给他们些厉害。
“咱们得提前准备起来,以防万一。”老武这时说出他的想法,要召集村里后生子弟,加强训练,不仅是禁军子弟,还包括其它一半多村民的子弟,青壮年都得做好准备,备粮备战。
这酒喝的豪迈,空气里了也满是收获后的喜悦。
李思行拉着怀玉到一边,带他见了长安永康公府来的一位族人,那人见面就向他询问是否见过李三娘。
加上其它几个村子的青壮,就他们清河乡东里这一里,就能编出一个三个团来,一团两旅四队二百人,三团六旅十二队。
这是怀玉之前从没想过的事情,他脑子里想到的是要不了多久突厥人是真会打进来的,也极可能会抄掠渭北三原,到时这里不安全,想的是漫野的突厥骑兵,想的是如何提前一步安全的退到长安城去躲避。
“公务,奉太子令给你送一份告身,恭喜二郎,你做官了,太子右卫率府参军。”
一碗浮子酒过后,怀玉兄弟俩帮大家倒酒时,老武让妾侍王氏拿出纸笔,地都是分成租,每年地里收成并不都一样,但多少也都有些数。
怀玉反而是在边上没法插话,看了一会有些无聊便干脆先回家。
怀义在旁边没有劝。
怀玉兄弟俩今天敬陪末席,是陪酒待客的。
面对突厥人,他们有勇气一战。
而根本没想到要在这里武装起来守卫家园,对抗突厥骑兵。
“也没。”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笔趣库【bquku.com】第一时间更新《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