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转载请注明来源:笔趣库bquku.com
中军大帐,一群公侯、将军校尉们中,怀玉这个从九品下青袍参军事就显得格外的突出。
简直是鹤立鸡群。
每个到来的武将、文官都忍不住要瞧上几眼,甚至不少人还来打个招呼,怀玉都没料到他在长安城,尤其是在长安军官中已经很有名了。
他的丹药,名动长安,尤其是疗伤药。
从九品下的参军事芝麻粒大点官不足一提,但检校陇右行营医务的参军事,可就不一般了,全军五万人马的医疗都归他管,从某方面来说,他现在也算是个行营级的领导,主管医务。
要上前线了,哪个敢保证自己就不受伤?
对怀玉,谁不得客气点。
行营大总管柴绍正在陇右前线,副总管郭行方也正在去的半路上,长安这里其实是增援陇右人马的一支,府兵五千,另有义征子弟部曲等并未计算在内。
唐军闲时将归诸卫,兵归各府,轮流番上,闲时务农。这次五千府兵从关中各处军府征召而来,将领也是各卫府率府调来,组成行营,上了战场,还要另组军阵。
这五千人的行营,官将不少,薛家四兄弟皆为行营总管,比郭行方的副总管低一级,牛进达、刘兰成这两前锋与他们算平级,其实也是总管。
李世民早有安排,此次特意安排了堂舅岐州刺史、延安郡公窦恽做行营长史,长安这支五千人马援军,也由他统领前往陇右。
胡饼是兵部送来营里的,现烤好的,可能是烤的太多,所以好多烤的不是焦了,就是有的芝麻粒都快掉光了,硬梆梆的比起大姐玉娥的手艺差太远。
李渊已故皇后的堂弟,当今太子堂舅,武德朝已故宰相之子,祖父北周上柱国、隋朝太傅,伯父曾任雍州牧。
面对这位紫袍玉带的窦国舅,怀玉也没敢大意,赶紧起身:“卑职计划等到陇右时建立一所野战医院,以便更好的救护医疗伤员。不过考虑到医护短缺,所以卑职想利用这段行军时间,组建一个随营医疗所,不仅负责我们这支人马行军的医护事务,还招募些人手进行专门的战场急救、医护的短期培训。”
五位官方大夫,一位是针医师,就是擅长针灸治病的,还有位按摩师,以及一位咒禁师,这让怀玉很不解。
“还没离京,就开始想家了?”武君威啃着一块骨头,见怀玉这样,便伸筷子给他捞了一块肉,“在外面,尤其是在军营之中吃饭,可不能斯文客气,你稍慢点,那就被造光了,得快,要猛,狼吞兽咽!”
他们自我介绍后,怀玉才明白,大唐太医署搞医学教育,下属分科有五,医师针师按摩师咒禁师和药园师。
到了军营以后,每人每天发两升粟米,有空的时候就埋锅造饭。
窦恽哈哈一笑:“这医师宝贵,我也没办法给你弄来更多,但你若是需要傔从,倒是没有问题,随军的民夫也有不少,你直接去挑人便是。”
各种茎块叶子的蔬菜扔里面乱炖,炖的烂糊,说实话这样的一锅大杂烩,让怀玉胃口全无。
“需要人,这次朝廷给陇右行营从朝廷医疗机构和民间征召二十名医师,但陇右行营五万人马,只分到十名医师,太少了,且这些医师也并非都擅长金疮、折伤······”
“还可以边学边制一批军中常需要的急救药品等。”
看到这十位大夫,尤其是他们普通遍都是五十岁以上了,他觉得自己这趟的任务不轻。
“我辞别太子殿下时,太子还特意跟我说到武参军,殿下说武参军不仅医术高,而且对于军中救护有独道见解。”窦恽问怀玉,“武参军有什么计划?”
“时候不早了,先吃饭吧。”
自窦恽进帐,大家都非常恭敬老实。
军中吃饭很简单,每个府兵接到命令出发的时候,要带上九斗麦饭加两斗粟米,做为路上干粮。
特别是马周,能写会算,武君威等武家子弟也都是识字的,连赵信也会识写算数。
好在怀玉虽然年轻,但如今名头挺响,所以这牛鬼蛇神的一个个都挺佩服他,尤其是那位太医署的咒禁师干巴老头,据说以前也是道士,后来转咒禁师,烧丹画符念咒那套头头是道,但自去观摩过怀玉在丽正殿门上的作品后,佩服的五体投地,一见面就喊着要拜怀玉为师。
五位民间医师,虽然号称全医,就是各科都会,但实际细问一番,发现他们擅长的其实都不是战场外伤为主的这种治疗,战场上主要还是止血、起箭头、缝合,甚至截肢这些为主。
其实他们来时拉了十驮物资来,其中有不少麦饭、粟米甚至还有肉干、咸菜和胡饼等。
甚至他之前给李世民画门神贴符纸,在李世民等看来也属于那一套的。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木子蓝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趣库bquku.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