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库【bquku.com】第一时间更新《我在北大学考古》最新章节。
石峡遗址中,在最下层(前石峡文化层),发现有经专家鉴定的“木骨泥墙长屋”遗迹及距今4000年左右的人工栽培稻遗迹。
要研究石峡稻遗迹,就要直到石峡遗址的所在位置。
石峡遗址是一处丘陵地带的山岗遗存,面积约三万平方米,海拔高度约62米。
这么说,有些点书面语。
通俗来说,就是在一个小山丘上发现的石峡遗址。
所以,它既不是平原,也不是河谷。
然而,之所以在石峡遗址发现稻遗迹,也跟石峡遗址的位置有关。
遗址周边就有三条河流。
北面的马坝河,东面的漠溪、曹溪,三条河流汇合后,流入了北江。
恰巧,北江就是珠江的支流。
这一带,两岸是一片比较低平的农田。数百年来,这里是闻名的“马坝油粘”稻的重要产地。
从周边的地理环境来说,就已经为人工栽培水稻提供了天然的地理优势。
目前,苏亦还没有去过石峡遗址实地考察。
但,大致的资料已经翻看了不少。
甚至,吴振华也给他提供了不少的帮助,直接带他去库房观看出土稻碳化米粒不说,还跟他介绍不少关于出土石峡稻遗迹的情况。
“石峡遗址主要分为上中下三层,每一层都对于不同的时代,在中下层以及中下层的不少墓葬里,都发现了栽培稻遗迹。发现于文化层的稻遗迹有两种情况,哪两种情况知道吧?”
吴振华一边带观看出土稻作物一边跟他讲解。
这是师徒制中师父带徒弟的常用方式。
在课堂中,这种一对一的基本上不存在的。
嗯,至于身边的沈明,则被大家忽略了,这货都是过来凑热闹的。
吴振华的提问很随意,苏亦作答却很充分,“我之前已经看过资料,杨主任也跟我说过一些情况,所以大致知道一些,稻遗迹主要有一部分是保存于灶坑和窖穴内。”
吴振华点头,“确实如此,例如,眼前的烧土硬块,就是出自于编号为t3一个灶坑中,就见有稻谷壳。”
考古发掘,墓葬、探方、炕位什么的,都会有标注编号。
比如墓葬,一般都是m开头作编号,而探方则用t来作编号开头。
而刚才吴振华口中的编号为t3的坑位,翻译过来就是探方3中层的坑位。
这种发掘编号登记,是考古工作的惯例,苏亦不陌生。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打赢复活赛后被遣返龙族》《白衣披甲》《秦时明月之君子六艺》《无限恐怖之这个中洲很叛逆》【溜达小说】【美艺言情小说书馆】《少女的野犬》《天命之上》《武纪》【四九看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