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笔趣库】地址:bquku.com
上海滩血色迷案:王莲英案折射的民国社会镜像
1920年6月15日凌晨,天色未明,薄雾还笼罩着上海公共租界的边缘。一位早起的农夫像往常一样走向自家麦田,准备开始一天的劳作。当他踏入那片麦浪时,脚下突然踩到一个软绵绵又冰冷的物体,心里一惊,低头看去,只见一具女尸静静地躺在那里。
死者身着淡灰色印度绸短衫,虽已沾染了泥土与露水,但仍能看出质地不凡。左手无名指上的一枚钻戒,在微弱的晨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然而,最让人触目惊心的是她脖颈处那一道深深的勒痕,仿佛一条狰狞的毒蛇缠绕。
很快,租界法医赶到现场。经过仔细勘查与辨认,这具女尸的身份被确认——她正是上海滩红极一时、艳名远播的“花园大总统”王莲英。王莲英在当时的上海滩可谓风头无两,她的照片常常刊登在各大报纸杂志上,她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这起命案,就像一颗巨石,“扑通”一声投入黄浦江,激起的涟漪迅速向整个中国社会扩散。
一、血色迷案的真实经过
案件的主犯阎瑞生,原是震旦大学医科的毕业生。本应有着光明未来的他,却因沉溺于赌马,一步步走向深渊。1920年端午节前,阳光炽热,江湾跑马场热闹非凡,人群熙熙攘攘,下注声、欢呼声此起彼伏。阎瑞生也在其中,双眼布满血丝,紧盯着赛道上飞驰的马匹,满心期待着能大赚一笔,还清赌债。然而,命运弄人,他不仅输光了所有赌本,还欠下了一屁股债。
就在他满心沮丧、垂头丧气地在跑马场附近徘徊时,一辆豪华汽车缓缓驶来,停在了不远处。车门打开,王莲英身姿婀娜地走下车来,她身上佩戴的价值七千银元的钻戒在阳光下闪耀着刺目的光,瞬间吸引了阎瑞生的目光。那一刻,赌徒心中的贪婪被彻底点燃。
据租界会审公廨档案详实记载,阎瑞生随后找到了同样不务正业的吴春芳和方日珊,三人凑在一起,脑袋碰脑袋,一番密谋后,定下了罪恶的计划。他们以兜风为名,满脸堆笑地将王莲英骗上了车。汽车一路疾驰,驶向郊外。在徐家汇镇附近那片偏僻的麦田里,三人露出了狰狞的真面目。阎瑞生从口袋里掏出事先准备好的麻醉药棉,猛地捂住王莲英的口鼻,王莲英拼命挣扎,双手在空中乱舞,却逐渐没了力气。随后,他们又用绳索紧紧勒住她的脖颈,直至她彻底没了气息。三人抢走了王莲英身上的钻戒、金镯等首饰,仓皇逃窜。
案发后,公共租界巡捕房迅速行动起来,悬赏千元缉拿凶手。巡捕们四处走访调查,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他们通过对当铺的排查,发现了一些可疑线索,最终锁定了阎瑞生等人。阎瑞生得知自己被通缉后,吓得魂飞魄散,开启了逃亡之路。他先后逃窜到青岛、海州等地,每到一处,都小心翼翼,不敢露出半点风声。然而,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最终在徐州火车站,当他准备再次踏上逃亡列车时,被早已埋伏好的巡捕一举抓获。
1920年11月23日,阳光照在江苏上海地方审判厅的屋顶上,这场备受瞩目的案件在此开庭。审判厅内,旁听席上挤满了各界人士,有衣着光鲜的富商,有戴着眼镜的文人,还有普通的市民百姓,大家都想亲眼见证这场审判。法庭上,辩论激烈。阎瑞生脸色苍白,额头上满是汗珠,他坚称自己只是“图财害命”,否认有预谋杀人。但检察官不慌不忙,一件件出示当票、药棉等物证,这些证据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将阎瑞生的罪行牢牢锁定。1921年4月,经北洋政府大理院核准死刑,阎瑞生被押往龙华刑场,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这起案件,也成为民国司法史上首例适用刑事诉讼程序审理的命案。
二、媒体狂欢与民间想象
《申报》作为当时极具影响力的报纸,从案发起就对这起案件进行了持续追踪报道。6月17日,《申报》首刊《妓女莲英被戕惨案》,详细描述了案件的发现过程和初步调查情况。此后,一直到阎瑞生伏法,《申报》共发表相关报道87篇。记者们不辞辛劳,深入案发地,走访当地居民,仔细勾勒出凶手的逃亡路线图。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不可以离婚》《宇智波带子拒绝修罗场》《山野小闲农》《仙官有令》【新铅笔小说】《文豪1978》《万亿军火之王》《神话版三国》《漫画路人自救指南》【七零文学网】
《九州民间志》转载请注明来源:笔趣库bquku.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