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林垂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趣库bquku.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于是,几位专家评委纷纷主动向苏怀瑾靠拢过来,热情地与他攀谈起来。他们有的与苏怀瑾探讨起了历史考古方面的知识,从古代文明的兴衰到近代重大考古发现,越聊越投机;有的则与他聊起了天文地理,从宇宙的奥秘到地球的生态环境,话题广泛而深入;还有的与他谈论起了人文哲学,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甚至有位对艺术颇有研究的专家,也兴致勃勃地与他聊起了艺术的起源和演变。
整个休息期间,专家们都沉浸在愉快的交流氛围中,他们尽情地分享着自己的见解和经验,同时也从苏怀瑾那里汲取到了许多新鲜的思想和观点。这场畅谈涵盖了过去、现在和未来,让每个人都受益匪浅。
休息过后,下一位持宝人登场了。只见这位大姐气质优雅,年纪大约在三十五六岁左右。她缓缓走上台来,手中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件宝物——一个精美的扇面。
工作人员接过扇面,将它轻轻地放在展示台上。此时,几位专家纷纷戴上眼镜,全神贯注地端详起来。他们心中暗自思忖:“之前已经在那位苏小友面前出丑两次了,这次绝对不能再看走眼!”
于是,专家们个个都变得格外谨慎,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他们时而凑近扇面观察,时而远距离审视;一会儿用放大镜仔细查看,一会儿又轻轻触摸感受质地。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现场气氛异常紧张。
经过大约一刻钟的漫长等待,终于,专家评委刘同和打破了沉默:“我认为,这是……”他的语气十分坚定。其他几位专家听后,也纷纷点头表示认同。
究竟这个扇面是真是假?它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专家身上,期待着他给出最终答案。
此时此刻,在场所有人都被震惊到了,尤其是那位持宝人大姐,她完全没有想到自己家中随意摆放的一把扇子竟然会如此珍贵。
专家评委刘同和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笑容,轻声说道:“各位来宾们,请允许我向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把扇面背后的故事吧!这把扇面的作者乃是清朝时期赫赫有名的政治家、书法家——刘墉先生。刘墉,字崇如,号石庵,乃是清代名臣刘统勋的长子。他出生于康熙五十八年,自幼聪慧过人,才华横溢。在乾隆十五年时,他成功考取进士,并一路高升,最终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说到这里,刘同和稍微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说道:“这幅扇面所呈现出的楷书风格,完美地体现了刘中堂用笔雄浑厚敦重、字体丰腴而富有劲力、整体浑厚且端庄稳重的独特书法特色。同时,他的小楷作品更是汲取了钟繇、王羲之、颜真卿以及苏轼等书法大家的精髓所在,并且巧妙地融合了魏晋时期小楷的韵味。如此精湛绝伦的技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啊!”
听完刘同和的介绍后,现场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人们纷纷对这位古代大师的艺术成就表示钦佩和赞叹。而那位持宝人大姐则激动得热泪盈眶,她感激地对刘同和说:“谢谢您,刘教授!如果不是您的专业鉴定,我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这把扇面的真正价值。”刘同和微笑着摇摇头,表示这都是他应该做的。
随后,他语气沉稳而又带着一丝好奇地问道:“女士,您是通过何种途径获得这幅扇面的呢?”刘同和微微一笑,眼神中透露出温和与友善。
持宝人的脸上洋溢着满足而又幸福的笑容,她欢快地回答道:“这幅扇面乃是我祖父的挚友所馈赠予他老人家的礼物啊!细细想来,那已是五十余载之前的往事喽!彼时,我尚未降生于世呢。”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